AG旗舰厅(中国)官方网站官网AG旗舰厅

地质灾害监测系统的构建

返回列表
知识分享
作者: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06日
关注企业公众号:

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有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一般集中在汛期发生。引发地质灾害原因,一是人为因素,因修建乡村道路时对护岸、边坡加固不力;二是地质构造因素,岩层软硬相间,断层纵横交错,岩浆岩穿插,地表风化等是地质灾害形成的内因;三是气候异常,雨量集中,造成土壤严重超饱和吸水,稳定失衡;四是地形陡峭,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其中气候、天气因素的影响是气象部门关注和工作的重点。我国地质灾害动态监测数据库系统的起步相对其他行业较晚,发展也较慢。为了提高地质灾害防御能力,充分发挥气象科技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建立统一的地质灾害动态监测数据库标准体系、地质灾害动态监测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动态信息系统在技术上和数据获取方面的条件都已经成熟,也是及时和必要的。本文就地质灾害监测系统的构建谈几点粗浅认识。

1.地质灾害监测系统的构建

1.1系统概述

本系统是一种软件与硬件结合的自动化网络式管理系统。以C/S结构为主体,GIS技术为支撑,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为展示分析平台,以水文、地理为依据,空间数 据和属性数据为基础,集数据采集、管理、分析、表达、三维地图全方位表达为一体,利用数据库管理技术和高级编程语言,以灾害预警及管理为主要目的,实现 图、文、表一体化。

1.2系统构成

整个系统由终端设备、底层软件、上层软件三大部分组成,通信服务器接收终端通过GPRS或CDMA传输终端信息至中心。

1.3系统功能

基于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场景对汛情信息、工情信息、防汛调度信息、山体滑坡灾害信息等进行分析,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提供功能完善的信息查询和决策支持。

1.3.1雨量监测系统

采用“DSD1雨量遥测仪”,遥测仪采集的雨量资料通过GSM 网络进行无线通讯,数据采集时间密度为每分钟一次,并每十分钟一次向中心站传输数据,基本保证了地质灾害点雨量监测实时化的要求。中心站自动接收监测点传输的数据,并通过数据库对监测点降水资料进行管理。同时建立了基于雨量点地理信息和降水资料的图形化显示系统和信息服务系统,在互联网上以Web的形式提供灾害点地理情况、交通情况、危害到人员安全情况、以及预防地质灾害发生预案等信息,实现了地质灾害点降水实况的显示、查询服务和雨量资料的共享。同时,在政府及国土、水利、防汛抗旱等部门的领导计算机内收藏“地质灾害雨量监测站网”网址,实现了地质灾害点自动雨量站数据实时显示,便于决策部门根据网站提供的实时雨量、雨强信息,进行地质灾害应急指挥。

1.3.2自动雨量站点

降水资料数据库的建设为监测点地质灾害分析和预报提供了基础数据。为更好地开展地质灾害预警和,气象局与国土资源局根据地质灾害点的降水强度确定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预报等级,并完善了制作流程、渠道。并根据不同级别通知报政府和相关部门,并向社会公开,同时向县、乡镇、村、隐患点负责人、监测人,逐级通知到位。

1.3.3预报预警

在预报和预警手段方面,利用气象台提供的预报得出未来一周逐日的降水量预报,并根据降水量预报制作地质灾害等级。当出现雷雨、大风等短时灾害性天气,可能诱发地质灾害时,则利用雷达资料共享服务器下载的雷达PUB资料进行临近预报分析,为各地质灾害监测点提供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并通过短信平台向责任人。

1.3.4信息

在地质灾害信息方面,充分利用短信平台、电视天气预报栏目等手段向社会地质灾害等级预报。同时,为做好天气预报信息和预警信息的,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异常暴雨天气预报或监测点出现异常变化时,由国土资源局提出有关短期预报和临灾预报,报人民政府。紧急情况时,经人民政府批准,由电视台、广播电视播送临灾预警信息。

1.4系统特点

1.4.1实时数据同步

本系统开发的数据汇聚平台通过实时对终端数据的分析,采用开放式的接口进行设计,能根据灾害的网络情况及数据源灵活设置数据的流转方向,支持多种数据路由,实现数据同步传输。

1.4.2科学设定预警指标

提出了临界报警的思路,系统支持二套预警指标、四种预警级别。

1.4.3历史资料自动生成

为加强灾害的决策分析功能,系统通过极值分析引擎,希望能自动分析计算各监测站1小时、3小时、6小时、24小时等时段长的历史极值。

1.4.4数据高度共享

采用面向服务的架构(SOA)技术,可实现用户和应用对各种数据源(水雨情、工情、预报、社会经济信息等)的透明操作。利用数据共享空间站提供的功能,各子系统可实现跨数据库的数据交换和访问,实现跨部门的信息共享,满足防汛指挥机构“联合作战”对信息共享的要求。

1.4.5以防为主

在山体滑坡灾害易发区建立快速、准确的降雨实时监测,通过系统对预设信息的分析,并辅之以性能可靠、操作简便的预警响应系统,以人的生命安全为第一目标,把重点放在防灾、避灾上,做到灾前有预警、转移灾中有救援,灾后有抢险,掌握防灾工作的主动权。

2.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监测系统经过开发与应用,达到了初期的设计目标,实现了地质灾害的监测管理信息化,为国土资源决策提供了依据。该系统把地质灾害点的数据系统化、信息化,建成信息系统进行统一管理,方便了地质灾害信息的快速、全方位查询。把地质灾害点信息与地形、地貌图结合起来,让信息更加直观,使用更加方便。系统采用了WEB架构设计,将所有的功能都集中在服务器上实现,各级用户端通过IE浏览器来进行访问、维护,不需要安装任何软件或插件,操作简单方便。使用本系统,可以更方便、快捷的浏览、查询地质灾害信息,实现地质灾害监测信息化,有效的提高地质灾害监测与管理的工作效率。

您无权下载
您没有权限
AG旗舰厅